綠島鄉
(阿美:Sanasay、卑南語:Sanasan、達悟語:Jitanasey、巴賽語:Sanasai、噶瑪蘭語:Sunasai/Sanayasai;臺灣話:Li̍k-tó-hiong),隸屬於臺灣臺東縣,位於臺東縣東南方外海,管轄範圍為太平洋中的海島──「綠島」全境。綠島舊稱「火燒島」,或稱「雞心嶼」、「青仔嶼」,係輝石安山岩所形成之火山島,為台灣第四大附屬島嶼。
島上居民以清朝中期從小琉球、東港移民而來的閩南系漢人爲主,在戒嚴時期曾經是關押政治犯的著名監獄,如今則是以觀光產業聞名。在台東地區人口大量外移至西半部的情形下,綠島及蘭嶼是少數人口呈現正成長的鄉鎮。
綠島位於台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(菲律賓海)上,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,南北長約4公里,東西寬約3公里,面積約16平方公里,為台灣第四大外島。島內山丘縱橫,最高點為火燒山,高度280公尺,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,西南角是長達四公里多的平原沙灘。西北近海岸區地勢低緩,為全島主要聚落所在。
而現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紀最老的活珊瑚群體,聳立在綠島南寮灣水深18公尺海底,俗稱「大香菇頭」或「鋼盔」,是顆巨大的團塊微孔珊瑚群體,高約10公尺,圍寬31公尺。澳洲的大堡礁有圍寬更巨大的活體珊瑚,但高度不及綠島的大香菇。2016年9月18日,潛水教練俞明宏發現,「大香菇」在經歷尼伯特、莫蘭蒂兩大颱風的侵襲之下,無法承受強力的浪潮,導致活體珊瑚從底部斷裂,倒在旁邊的小型活體珊瑚塊上[6]。
受到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,綠島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轉、移向台東,約五十萬年後綠島就會在台東市位置連接。